香港民族 命運自決

2014年2月28日

香港民族 命運自決

香港大學學生會學苑編輯委員會刊物《學苑》(Undergrad) 2014年2月以「香港民族 命運自決」作為封面故事,以5篇文章剖析本土意識與香港人成為民族的可能。在封面故事前,《學苑》亦公布一民意調查,發現有48%受訪者認為自己的政治取向是「本土派」,至於是「大中華」則只有15%。

《學苑》以黑衣群眾在金鐘政總外聚集的相片作為封面照,至於封面故事的引言則以港英龍獅旗飄揚作為配相。5篇文章分別為《綜援撤限爭議與本土政治共同體》、《本土意識是港人抗爭的唯一出路》、《「香港人」的背後是整個文化體系》、《香港應否有民族自決的權利》及《香港往何處去?解殖與本土意識》。通篇專題強調了香港在歷史上、文化上的特點,並思考香港的主體性與未來命運。
《綜援撤限爭議與本土政治共同體》 more
《本土意識是港人抗爭的唯一出路》more
《「香港人」的背後是整個文化體系》more
《香港應否有民族自決的權利》more
《香港往何處去?解殖與本土意識》more

至於《學苑》的「政治與抗爭」民意調查則訪問了467位港大學生,當中社會科學學院受訪者佔19%。關於受訪者的政治取向,有61%認為自己屬「泛民主派」,有9%認為自己屬「建制派」,其餘為「兩者皆非」。至於最適合在香港使用的示威手法頭3位,分別是集會 (3.82分) 、遊行 (3.8分) 、及靜坐 (3.46分) 。

雖然有48%受訪者認為自己的政治取向是「本土派」,但是在全數受訪者當中,只有15%的受訪者認為香港最適合的政體是「獨立成國」,有68%受訪者認為應「維持一國兩制」。不過,在假設公投自決成國,而公投獲北京承認的情況下,有42%受訪者亦贊成「香港應成為一個獨立國家」,跟反對的41%非常接近。

雖然 sample size 只有467人,但香港人身分認同轉變了幾多,還是可以從中約略看出些許端倪。本土意識逐漸抬頭,泛民政治正確性稍退,主流政黨或政治團體脫離民意,無一不符合香港現實。

香港民族 命運自決

時事評論員林保華認為《學苑》討論香港的民族自決問題,說明這已經是年輕人搬到檯面上的話題。10年前劉慧卿在台灣說尊重台灣人對自己前途的選擇,回香港受到包括梁振英在內的“愛國盲士”的嚴厲批判,說她支持台獨,是賣國賊;當時幾乎沒有人敢出來聲援她。但是10年後香港學生自己提出這個問題討論,香港的變化多大!表面上,香港的自由、民主、人權、法治都倒退了,可是人們的思想,尤其是年輕人的意識卻出現大躍進。過去不敢想、不敢說的問題,現在提出來公開討論了。這不但是中共統治香港的慘敗,也是全球現代科技推動民主潮流浩浩蕩蕩往前衝的標誌。在這個潮流面前,順流則生。逆流則亡。



香港大學學生會《學苑》(Undergrad) 2014年2月專題「香港民族 命運自決」

引言

梁繼平

若要數香港近年來最具爭議的詞彙,非「本土意識」、「城邦自治」及「族群身份」莫屬。一言蔽之,其核心就是以香港為本位,發展出獨立而自主的歷史觀、身份認同及政治原則。港人不再視香港為借來的時空,而是扎根的家土。徐承恩於其最新著作《城邦舊事:十二本書看香港本土史》中道:「族群意識一興起,就易放難收,即是再不喜歡也好,亦只能正視、再謀對策,而不是輕易地否定族群意識的存在。香港族群這個說法,固然是政治不正確,但社會科學的第一條規條,就是要把社會現象視為客觀事物 (Treat social facts as things) 。」

若以文化族群去描述香港已屬政治不正確,那麼以包含主權、自治、平等公民概念的民族[1]去形容香港,豈非更大逆不道?民族主義不必然帶來壓迫,哈佛大學教授Liah Greenfeld曾指出「民族主義與民主政治是內在地互為聯繫」。若香港要踏上民主路,港人的民族認同是必須處理的問題。港人由英殖時期處於的「隱民族國家」,到共產中國接管後所施加的大一統中國認同,兩者以外有否第三條出路?

今期《學苑》封面專題為「香港民族 命運自決」,將以五篇文章深入剖析本土意識與香港人成為民族的可能。《綜援撤限爭議與本土政治共同體》一文先以新移民的福利權爭議為切入,指出共同體成員身份是利益分配的基本單位,並道出港人反對撤限背後的國族思維。接著《本土意識是港人抗爭的唯一出路》一文擺脫以中國為本位的史觀,指出港人早已於英殖時期建立了本土意識,並梳理近年香港本土思潮的發展。繼而《「香港人」 的背後是整個文化體系》一文探討香港由六七十年代起發展的本土文化如何豐富港人的身份想像,並指出香港早已是具備公共文化的共同體。而《香港是否應有民族自决的權利?》更力證香港人已有足夠條件成為一獨立民族,並理應享有國際法所保護的自決權,公投表決香港的政治狀態。最後《香港往何處去?解殖與本土意識》則以另一視角分析香港如何解除殖民枷鎖,建立主體性,並對興起的本土思潮作出批判,均值得港人反思。

「獨立是追求做人的自由和尊嚴,這不是邪惡;而獨裁是剝奪人的自由和尊嚴,這才是邪惡。獨立和統一都不是價值標準和原則,尊重人的選擇權才是終極價值。」無論是一國兩制或港獨自治;是香港民族或中華民族,捍衛港人的自由和選擇權才是我們的終極關懷。做一個獨立且自由的人,須肩負沉重代價,有人寧願繼續接受奴役以逃避責任,港人又會怎樣選擇自己的命運?

[1] 民族理論學者Anthony Smith對民族下的定義:「具有名稱,佔有領土的人類共同體,擁有具同的神話,共用的歷史和普遍的公共文化,所有成員生活在單一經濟之中並有著同樣的權利和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