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對越反擊戰真實戰略意圖

        我國之所以發動對越自衛反擊戰,越南的地區霸權主義和蘇聯在背後撐腰是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但是我們忽略了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蘇聯的戰略在東亞、東南亞表現為扶植和尋找代理,企圖以此掌握麻六甲海峽,扭轉爭霸格局中的防守被動局面,社會主義越南成為首選。
        其次,統一後的越南千瘡百孔,民生凋敝,資源匱乏,領導層在選擇戰後的戰略重心上遠離了胡志明 (Ho Chi Minh) 所制定的方向,達成了後來註定要受制幾十年的錯誤選擇:以軍事和戰爭來轉移視線,並利用戰爭鍛煉出來的的軍隊和因戰爭而獲得的援助物資進行對外擴張。
        還有,越南地形狹長、面海背山,戰略環境極為不利,沒有任何可以進行戰略周轉的空間,尤其在面對北方中國時,更是除了諒山 (Lạng Sơn) 之外無任何險可守,因此,越南有吞併柬埔寨而後進行戰略轉移的企圖,此時的鄰國中,也就只有動盪的柬埔寨可以供越南選擇,但是,中國不答應。
        另外,美國此時在爭霸格局中處於由守到攻的轉換階段,越南的行徑侵害了中國的利益,這正是美國所願意看到的,可以借刀殺人,以報當年朝鮮敗戰之羞。
        最後,中國在1971年與美國接觸後,雖然擁有了戰略生存上的主動權和巨大的空間,但是仍然未能完全擺脫固有的困境,也迫切需要一個事件來完成生存的戰略性安全鞏固和與十年“文革”做徹底的告別,越南的忘恩負義與以德報怨成全了中國。
        中國的選擇,鄧小平的選擇,至今仍是一大手筆:
        首先,蘇聯與美國瓜分中亞,與阿富汗甚至印度保持良好關係,醉翁之意不在酒,中國自然心知肚明,但與蘇聯直接面對面,還是沒有勝算,於是選擇了敲山震虎之略:南擊北守,以戰爭的名義教訓越南,以此告訴俄國人:現在蘇守美攻,可是越南打敗了美國,而中國卻又打敗了越南!
        其次,打擊越南,由此鞏固並深入了對緬甸和柬埔寨的影響力,甚至包括泰國,中國的軟性力量在對越戰爭之後已經在實際上達到了金蘭灣 (Cam Ranh Bay)、麻六甲,這是中國戰略安全的又一保證,中國至今沒有離開這片區域。
        還有,中美雖然建交,但是美國是不可以信任的,能夠信任的只有自己,美國在呂宋島還有軍事基地,緊鄰的南海的安全是大陸安全的保證,南海的安全是未來中國生存空間拓展的關鍵出口之一,但是海軍的力量還不足以與美國抗衡,於是便有以陸制海的策略,迂回包抄,大出美國的意外。
        最後,十年“文革”的晦氣需要清洗,朝鮮戰爭之後二十餘年我國的封閉已經不知世界軍事發展到了何種地步。我國軍隊沒有得到鍛煉,已經到了迫切需要新陳代謝的地步,於是先以閃擊重創越南,然後再以曠日持久的老山(越方稱老山為1509高地)輪戰來研究戰爭的發展、更新觀念與思維,實施軍事變革,因此達成一石二鳥之功效,不但鍛煉了隊伍,使軍隊發生了質的演進,而且拖跨了整個越南,以致於到世紀之交時,越南仍然是稀粥破衣過日子,不敢造次。
        但是今天我們發現,中越友好,甚至出現了中越共同巡邏北部灣和共同開發西沙群島的現象。是不是領導層昏聵?否。中國目前的主要敵人是美國,邊境鄰邦的安撫至關重要,中國有此招,說明不久的明天中國就會有大動作,至於所付出的小恩小惠,在戰後隨時都可以拿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