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運動關於鬥爭策略原則取向問題

(一) 「回歸」中國對香港勞動人民的戰略性意義

1. 香港1949年以來的特殊地位是拜中共保留一個通往西方的窗口所賜。沒有中國因素,香港亦無可能繁榮起來(五十年代初期工業化、八十年代走向富裕化等)。

2. 鑒於1,香港人民一向有「獨善其身」的傾向。一般人不會考慮到,沒有中國因素,香港亦不會繁榮,港人亦無從「獨善其身」。

3. 在香港進行獨立的反殖民族解放運動、工人運動、或自由民主運動都沒有前途,因為中共不會容許。這點在中英達成香港前途協議後更加清晰。

4. 鑒於3,香港人民的解放有賴跟中國人民聯合起來,共同鬥爭。故從香港人民解放的戰略角度出發,香港被中國吞併,即所謂香港「回歸」中國,實在是一件好事。因為香港現時比中國享有更多自由而對「回歸」產生懷疑,甚至反對,完全是一種夢想香港可以得到偏安、謀求保有既得利益的中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意識形態。

(二) 殖民地財團政權、九七問題、自由民主主義議運動

5. 殖民地政權當然代表英資(包括英國英資及本地英資)利益,並兼顧其他西方資金利益,但由於英資主要投資在服務行業(金融、貿易等),而本地華資從五十年代初步興起到七十年代中期以製造業為基地,故英華資本不存在惡性競爭,關係屬於相輔相承。故殖民地政權以往一向願意、能夠把華資代言人局部吸納在其政權架構之內,形成一個殖民地財團政權。

6. 鑒於6,華資沒有需要要求殖民地政權進行開放,因而也沒有需要贊助任何要求政權開放的自由民主主義運動。

7. 由於香港中產階級所獲既得利益甚豐,加上沒有華資的贊助,直到八十年代初期,政治意識較強的中產階級分子政治活動限於低水平的政論,中產階級的自由民主主義運動並不存在。

8. 自由民主主義運動興起於九七問題的提出。九七問題的提出對華資曾引起震憾,但華資很快便發覺,跟中共勾結,以保障其九七後的利益,一點也不困難。故震憾旋即消除。但中產階級則不同,他們在香港的超級既得利益不能在其他地方獲得;而保障這些利益,有賴現存英式制度的保留(專業人士執業資格以該制度為基礎),故九七問題對他們影響最大。他們是有能力移民但又最不願意離開香港,亦是最渴望香港現有制度維持不變的階級。故九七問題提出後,這個階級便迅速政治化起來。

9. 鑒於中產階級要求他們既得利益賴於維持的現存英式制度不變,他們本質上是親英的;鑒於他們要求香港現狀不變,他們是最不愿意看到香港被中國吞併的。親英及不愿意「回歸」中國,是中產階級及其政治代言人(自由民主派)的兩大特性。他們不理會香港繁榮(其既得利益之源)賴於中國因素,總之就是要保衛其既得利益。

10. 為了保障英資、英國九七年後在香港的利益,英國及港英需要在撤退前開放立法局,以便加強親英人士九七後在立法會的力量,用以制衡特區政府(如維持英式制度不但有利於中產階級,更有利於英國貨維持其在香港市場的份額)。

11. 基於10、11,八十年代初中期興起的自由民主主義政治運動的贊助人,不是華資,而是港英政府及英國政府(和其他西方國家如美國)。

12. 鑒於港英、英國要跟中共分贓妥協,它們給予自由民主派的贊助受到一定掣肘,且視乎中英關係發展情況而經常有變。當中英關係較密切時,李柱銘常指責英國「出賣」港人(似乎港英一向是一個屬於港人的政權,而非殖民地政權),不但顯露他的親英本質,其實也是心底的話,因為他所講被「出賣」的人,不是港人,而是由他領導的由英國、港英贊助的自由民主派。

13. 自由民主派的社會基礎是:(a) 中產階級;(b)一些階級地位較為模糊、較易於受輿論和政治「出位」動作影響、對中共逆反心理較強的人士。這是一個很薄弱的基礎。

14. 鑒於14,鑒於沒有華資的贊助,和鑒於英國所給予的贊助的局限性及不穩定性,自由民主主義運動不成氣候,因而自由民主派一向只有謀求中共容許他們也分一杯羹。六四前,中共亦願意把它也吸納在其統戰範圍內,給他們一丁點兒的甜頭。

鑒於中產階級只要求維護其在香港的既得利益,和鑒於它不願「回歸」的特性,自由民主派一向不關心、拒絕支援中國人民的鬥爭,八九民運初期,它一直保持沉默。但港人鬥爭風起雲湧,為了維護其公信力,自由民主派終於被迫支持八九民運,因而被中共跟它斷絕關係。自此,自由民主派便只有更加全面投靠英國、港英,和利用一些港人對中共的逆反心理。

(三) 社會民主主義運動

1. 香港五六十年代的工業化必然帶來新一代工人階級跟資本家進行鬥爭;雖然基於種種因素,鬥爭水平一般不高。由於工聯會要跟隨中共路線,這便給獨立工會運動及一些其他基層鬥爭運動的興起創造了空間,形成了一個含有社會民主主義因素的運動。

2. 鑒於香港的特殊環境,這個運動也有強烈「獨善其身」的傾向。六四前,除極個別例外,不支持中國人民鬥爭。

3. 由於香港工人、基層市民至今一般鬥爭動力不足,社會民主派實力脆弱。鑒於此,它被迫跟自由民主派合作、聯合(「民促會」、港同盟、民主黨,下統稱作民主派)。

4. 基於種種原因,兩派的合作、聯合中,自由民主派佔了主導地位。因而社會民主派也被迫跟隨自由民主派採取親英路線,雖然不及後者積極。

(四) 中共對九七後統治香港的目標模式

5. 中國吞併香港,希望九七後的香港狀況跟八十年代初中期以前的統治模式一樣,由其在香港的政治代理人(相等於以前港英政府)跟本地華資勾結,形成一個保障對工人階級進行超級剝削的官僚財團政權。籌委會的組成已清楚預示這點。

6. 在這個目標模式中,英資的代理人、同路人只佔有極為有限的地位、角色。

7. 鑒於此,和鑒於上述第11條,英方一直謀求打破這個目標模式,甚至於1992年10月,不惜違反中英已達成的秘密協議,提出一個彭定康政改方案。

8. 英方提出彭方案,是基於對中英兩國政治、經濟實力對比作出了嚴重錯誤的估計。中英就政制問題決裂後,中方「另起爐灶」,加緊部署建立其目標模式。

9. 此外,中國吞併香港後,必定對支援中國人民鬥爭的團體、人士進行取締、打擊,以防香港變成一個「反革命基地」。這跟復辟八十年代中期前的統治模式、建構官僚財團政權的方向相輔相承。政治上全面收緊將同時為防止「反革命基地」出現和應付建構官僚財團政權所必然帶來的情況(見下一節)服務。

(五) 香港可見將來經濟、政治形勢判斷

10. 香港八十年代走向富裕化完全賴於中國改革開放,通過工業北移、中國貿易把生產於國內的剩餘價值分流回港。

11.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繼續深化,香港的特殊地位將會續漸弱化(大家只需看看浦東的金融發展、深圳鹽田貨櫃碼頭的發展等,便可一目了然)。香港八十年代經濟高速增長將會成為歷史。事實上,鄧小平1992年初「南巡」後的作用消散後,香港過幾去年的經濟增長率已有所下降。香港基層人民生活水準上升速度將顯著放緩。

12. 在中共的整個經濟發展戰略部署中,香港將只會繼續扮演一個「搵快錢」的角色,跟港英殖民地政權一向政策無異。本地華資、外資的策略自然也是同出一轍。

13. 鑒於28,將來特區官僚財團政權肯定會促使社會財富、收入分配更加趨向於不平等化。鑒於此,和鑒於27,香港勞動群眾未來將會面對相對(於以往)貧困化的打擊。

14. 鑒於29,我們可以預計勞動群眾將越加被迫動員起來進行鬥爭。由於特區財團政權政治上需要收緊,未來階級矛盾、沖突,將不可避免地激化。

(六) 民建聯、工聯會的屬性和角 色

15. 就其香港內部階級屬性而言,工聯會屬於社會民主派傾向,而民建聯中的程介南、曾鈺成等屬於中產階級自由民主派。

16. 工聯會於1949年後曾一度長時間盲從中共官方立場。它將來會否在香港扮演中華全國總工會(全總)在中國所扮演的角色,即作為國家機器組成部份箝制工人進行鬥爭?答案應該是否定的。

17. 全總在中國可包辦全部工會運動,沒有競爭對手。工聯會則不同,面對獨立工會運動的競爭。回顧波蘭1988-89年官方工會OPZZ面對團結工會競爭,為維持其在工人階級的公信力,提出的要求比團結工會更為激進(如團結工會要求工資與通賬掛勾80%,OPZZ要求100%掛勾)。

18. 基於工聯會(和民建聯中其他人士、團體,下同)的階級屬性,在中共的目標模式(官僚財團政權)中,工聯會所佔的地位微不足道。

19. 鑒於33、34,工聯會過去幾年的表現清楚告訴人們,它十分自覺自己的前途賴於在其社會基礎(即工人階級)中進行改良主義的工會運動,擺脫以前一度扮演的中共隨從角色。這便是為什麼它過去幾年間,立場往往跟中國官方有不同程度的差異。事實上,它過去一段時期在進行改良主義工會運動的表現,比獨立工會運動更為出色(如失業救濟金),顯示出其雄厚的實力和深厚的工會鬥爭經驗。

20. 鑒於工人階級未來面對相對貧困化而必然被迫動員起來進行競爭,可以預期工聯會必定會被迫繼續走其一定程度上獨立於中國官方立場的改良主義工會運動路線。

21. 鑒於36,站在勞動人民立場,工聯會(不含民建聯其他人士)是一個團結的對象,向其施加壓力的目標,不能因為它有「親中」背景而把它視為工人階級的敵人看待。事實上,失業救濟金事例(見下一節)有力表明,過去幾年已經應該採取以上立場。但必須清楚,這種團結是就個別特殊關於工人階級的鬥爭而言,並非一般性的團結(詳下面46條)。

(七) 民主派的階級屬性及親英本質的作用

22. 基於被自由民主派所主導的民主派的中產階級屬性、親英本質,民主派的政策取向不時跟香港工人階級和基層市民的利益發生沖突。如新機場明明是英國、港英刮削香港勞動群眾的計劃,民主派卻給予全力支持。中方出於其自身利益考慮對計劃加以過問,客觀上切合香港勞動群眾利益;民主派卻出於其親英本質,反對中方干涉。又如前些時候工聯會、劉千石等建議設立失業救濟金,民主派卻出於其階級屬性加以反對。

23. 基於民主派投靠英方,因而同時投靠英國所隸屬的、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當西方集團的利益跟香港勞動人民利益發生衝突時,民主派會支持前者。記憶所及,過去多年來,美國不止一次作出了欺壓香港人民的霸權主義政策,但民主派從未試過向美領事館提交過任何抗議。

(八) 一般性地「反中」是否切合爭取符合勞動人民利益的民主?


24. 親英、反中是中產階級的特性。(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