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兩檢」,中國送給香港的特洛伊木馬

練乙錚

練乙錚   2017年11月27日   紐約時報

中國政府正在穩步侵害香港政治,而且速度不算緩慢。

過去一年左右,它著手驅逐香港立法機關中親民主的立法委員;在這個城市選舉最高領導人時,它令一個受民眾歡迎的候選人出局,將職位交給了一個經證明立場強硬的人物;它還讓當地高中向學生宣講中共意識型態擁護者關於中共本屆全國代表大會的講話。如今,它又要求香港立法機構——立法會——通過一項法律,仿效內地法律,強制人們尊重中國國歌。

更糟糕的是,在一個看似無害的火車項目掩蓋之下,中國政府正試圖在香港中心地帶行使一種治外法權,這顯然是在為最終通過限制香港政治自由的安全法進行熱身。

從2018年底開始,高鐵將把香港同內地的大城市廣州連接起來,目前有計劃在香港站點之內設置一個移民和海關檢查站,其中有中國安全人員執行中國的法律,具有搜查和逮捕的權力。這個計劃在中文裡被稱為「一地兩檢」,讓人想起被認為保護香港自治權的「一國兩制」原則,而且充滿不祥之感。

一地兩檢方案的一些支持者將它同美國政府在加拿大幾個機場建立的海關預先清關程序等同起來,看上去彷彿很有道理。他們還讚揚這項新安排的效率,聲稱至少在一些目前需要兩小時的路線中,它可以為旅客節省一個小時乃至更多的時間。

但一地兩檢危及香港的正式自治權。它明顯違背了被稱為「基本法」的香港小憲法,在英國於1997年將香港交還給中國後,這個小憲法保證了該城市的高度自治。例如,基本法第十八條規定:除涉及外交和國防的法律之外,全國性法律不得在香港適用,除非有緊急情況發生。

然而,自七月以來,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似乎迫不及待地要讓立法會通過這項一地兩檢法案,特別是現在立法會已經基本都是政府的支持者。她面臨的挑戰是如何違反基本法,在表面上又顯得沒有違反基本法。

幾年來,香港政府的支持者一直努力表明一地兩檢是合法的,比如他們聲稱香港沒有地下產權,所以應該允許中國控制所有地鐵站點,但是這樣的努力並不成功。

最近,香港律政司司長和其他香港官員開始宣傳另一個奇怪的說法:如果實施一地兩檢所需的權力超出了香港政府目前擁有的權力,那麼根據基本法第20條,「香港特別行政區可享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予的其他權力」,北京只需給予香港實施一地兩檢的權力即可。

有分析人士稱這是蠻不講理。有人說,這就好像「要求北京賦予香港權力,使北京有能力做北京目前無權在香港做的事情」。另一位評論家稱這種安排是「一個自我閹割的俄狄浦斯計劃。」

一地兩檢的依據非常薄弱,然而圍繞它的討論卻涉及重大利害關係:香港當局似乎希望通過實施一地兩檢,一舉打破本地民主人士的決心,為將來中國實行更多政治干涉鋪平道路——其中大多數干涉都是依據臭名昭著的基本法第二十三條進行的。

該條款允許香港「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國、分裂國家、煽動叛亂、顛覆中央人民政府」的行為,或以中國的國家安全利益為由鎮壓香港的異見人士或當地的分離主義運動(2014年雨傘革命的一個分支)。就在幾天前,一位前行政長官的好友張志剛(Cheung Chi-kong)在香港報紙《明報》中寫道,一地兩檢只是為最終執行第二十三條做準備的「虛招」。

對一地兩檢的一切法律挑戰似乎都陷入了絕境,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林鄭月娥正在迅速採取行動,動用不同尋常的強硬手段讓項目獲得通過。

11月15日,在立法會親政府的大多數成員的幫助下,她強行推動一項不具約束力的動議獲得通過。該動議確認了一地兩檢的概念。幾天後,她與鄰近的廣東省省長簽署協議,以便共同推進該項目。這是她大力宣傳的一地兩檢「三步走」計劃中的第一步。如果不是相當確定會得到中國政府的同意,她不會如此大肆地宣傳該計劃。

林鄭月娥的下一步,將是獲得中國最高立法機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該協議的批准。那將是個走過場的程序,預計會在下月進行。然後,林鄭月娥需要讓立法會批准實施該法。這一步最快可能在明年2月實現。

儘管22名議員(總共70名議員)已經發誓要對一切有關一地兩檢的議案進行拉布,但反對的一方看上去多半無力阻攔。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表態後,香港可能不會再有法院認真考慮對一地兩檢的任何法律挑戰。當地的司法機構已經變得順從:在當選議員的就職宣誓引發的一場曠日持久的爭議中,高等法院支持北京的觀點,取消了反對黨成員的任職資格。

因此,要阻止一地兩檢可能為時已晚。那就這樣吧。畢竟真正的較量還是在第二十三條上。

要讓所有安全立法在立法會獲得通過,政府只需要得到簡單多數的支持。這它已經得到了——由此可以知道,它尚未著手施行第二十三條這一點,是很說明問題的。

此前的2003年,香港政府也試圖這麼做。但在50萬港人湧上街頭抗議後,政府放棄了該議案。之後的行政長官似乎都唯恐再次引發這種示威遊行,林鄭月娥也不例外。

香港民主派應該為這種不願引發示威抗議的心態感到振奮,無論它多麼短暫:這是反對派,尤其是受雨傘革命鼓舞的年輕一代重新團結起來,以及民眾準備再次為捍衛香港的自由而團結起來的一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