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獨立建國與1941香港保衛戰

2014年7月9日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並獲得大成功,震驚全球,12月8日早上,日本空軍隨即從台灣、廣東等地,四面八方空襲啟德機場,14架英軍戰機來不及迎擊,在陸上被全殲,制空權一開始已易手,只能被動地以高射炮還擊,主要據點不時受空襲。

同時陸軍在深圳南下,皇家蘇格蘭營與日軍先鋒,在元朗首度接觸,打響保衛港第一戰,同時印度龐遮普兵,在大埔鐡路沿線伏擊日軍,傳聞日軍以婦女作擋戰牌,故收效甚微。

交戰初期,防守英軍主要是皇家英軍,配合加拿大和印度的援軍,加上不足2,000人的香港義勇軍,形成13,981人的軍隊,而日軍兵力多達39,700人,大炮數目是英軍的一倍,口徑也更大,空軍和海軍也取得絕對優勢,硬件方面完勝。

軟件方面,犯下嚴重戰爭罪行在戰後被處決的酒井隆中將,是香港軍政廳最高長官,而參謀長是鼎鼎大名的栗林忠道大將,此君在太平洋最慘烈的戰役,硫磺島之戰中擔任指揮官,以22,000人,抵抗美軍110,000大軍,將美軍原本計劃5天攻下的硫磺島,花了36天才成功佔領。就連美國軍方對栗林忠道這位帶來重大傷亡的敵將,給予高度評價,奇連·伊士活執導的《硫磺島戰書》就以栗林忠道為主角,

我不認同日本的戰爭罪行,但栗林忠道的指揮能力確實是世界級,如果海軍和空軍得以配合其綜深地道防禦策略,在美軍深陷地道時猛攻,說不定硫磺島可守得住,故英軍原先還預期香港可防守到一至兩月,但在此等 日本戰將領導下,香港保衛戰只打了18天,香港就失陷了。

英軍主力在醉酒灣防線佈防,東起葵涌,經金山、城門水塘、畢架山、獅子山、大老山、直至西貢,共長18公里,有機槍陣和稜堡,如果不用重型裝備狂轟,可守半年,而日軍在中國調動大炮要一個月,到時有機會聯同國民軍挾擊,可望解圍。

但戰爭爆發時,醉酒灣只有不足500兵力,且指揮官輕敵,認為日軍沒有能力發動山地夜戰,結果被對方突襲城門水塘高地,然後在高地進行火力壓制,防線打穿後,很快便全面崩塌,兩天之內失守。

此時戰爭進入第二階段,英軍全面棄守九龍和新界,日軍與英軍互相炮擊,是為「維港炮戰」,同時對英軍勸降,兩次都被港督楊慕琦拒絕,六日不分晝夜受海陸空轟炸後,由於裝備處於劣勢,香港島軍民死傷無數,水、電、糧食供應不足,防禦工事受損,此事日軍聲東擊西,試探出英軍總司令莫德庇少將,佈防以中環為核心,東面守軍薄弱,故在尖沙咀加緊炮擊中環,同時在銅鑼灣、西灣河等地暗渡陳倉。

此時戰爭進入第三階段,亦是最慘烈的血戰,日軍強渡維港後,英軍奮勇還擊,六隻皇家魚雷快艇衝出維港,進擊半渡中的日軍,維港兩岸的機關鎗、速射炮、山地炮、甚至戰機紛紛圍攻魚雷快艇,傷亡慘重!

最激烈戰事發生在黃泥涌峽道,港島南部是高地,可從山嶺炮擊中環,在黃泥涌峽道與西旅指揮部激戰,英軍亦全力應戰,短短三日共造成日軍600多人傷亡,人數是整場戰役的一半,不過西旅指揮官羅遜准將戰死,防線最終被突破。

此處不得不提約翰奧士本上士(John Robert Osborn),他在渣旬山附近的畢拿山苦戰,彈盡後長官舉白旗投降,仍被射殺,及後日軍勤降,又被他們射死,之後彈如雨下,約翰上士連番拾起地上的手榴彈和迫擊炮,拋回給日軍,最後有一顆來不及拋回,以身覆蓋炸彈掩護同伴,情況如電影《海豹突擊隊》真人版,死後被追頒英聯邦最高榮譽的維多利亞十字勛章。印度和加拿大兵團也奮勇作戰,經常戰至連隊被全殲,反而香港義勇軍常常有逃兵,會脫衣偽裝成平民逃走。

赤柱方面亦爆發激戰,聖士提反書院被作為緊急醫院,日軍攻佔後發動大屠殺,是其中一項最嚴重的戰爭罪行,因為赤柱守軍頑強反擊,事實上直至楊慕琦投降,日軍仍未能攻下華里斯指揮的東旅。

由於斷水斷糧,主要據點失陷,已守無可守,在12月25日楊慕琦正式代表香港投降,只有中華民國海軍上將陳策,率數十英軍逃走成功,其餘傷亡慘重,香港進入「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治時期。

總是有國外朋友認為香港要獨立建國是極難,所持理據是從香港保衛戰看到,地理上香港缺乏戰略縱深,難以防守,且水、電、燃油等天然資源不能自給自足,亦沒有軍火、軍事人材,道路網四通八達, 中國匪軍一天之內就可控制香港全境,因此香港人根本沒有條件搞港獨 。這說法是坐井觀天,外行人扮專家。論戰略縱深和天然屏障闕如,水、電、燃油等天然資源不能自給自足等先天限制的程度,新加坡與以色列都比香港有過之而無不及。新加坡與以色列雖被強敵包圍卻能獨立建國。為何新加坡能more 、以色列能more ,而香港不能? 答案僅四字:決心、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