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滅香港

黃偉豪  2013年11月11日

在九七前香港人所擔心的有關中國併吞香港後的噩夢,均在近日王維基的香港電視被香港特區傀儡政權拒絕發牌的一連串事件中,一一應驗。當年無數香港人選擇移民離開香港,正正是不願見到香港變成了今時今日的地步。

從文化和社會的角度,電視台的功能是遠超於娛樂與商業,是香港人的創意工廠,以及培育集體意識與身分價值認同的重要搖籃。事件發展到現在,已遠遠超出於發牌糾紛的層面,而是香港,作為一個擁有自己的原有歷史和制度的地方,以及香港人,一個擁有自己獨有價值和文化的身分,是否仍然有空間生存的重大問題。

在八九十年代,在香港政治前途問題陰影下,無數港人曾因中國決定併吞香港而被迫選擇移民,離開自己土生土長和視之為家的地方。一個有趣而又可悲的現實是,他們選擇離開香港的原因,和他們上一代選擇離開中國走到香港生活的原因十分相似,均是希望尋找一片可以自由地生活、得到溫飽和富足的地方。

港人最不想見到的 如今都在發生

他們絕對想不到在自己的這一代,見證了香港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和進步以及物質上的富裕的時候,也難逃要重複上一代離鄉別井和顛沛流離的命運。中國人的可悲,可能就是在於他們往往只能用一雙腳去逃跑,遠走他方,而不能用一雙手去投票,才能改變自己的悲慘命運。

他們所擔心的,是香港在中國的管治下,香港不能再維持原有的制度、價值和生活方式。他們恐懼一個他們一直所認識和珍惜的地方,會在中國的高壓和踐踏下,被同化和摧毁,使香港變成了一個他們再不認識和再難以生活下去的陌生國度。

香港人最不想見到的,如今都正在發生。在電視發牌事件上,香港特區傀儡政權完全改變了香港一向重視的價值和遊戲規則。在經濟的領域上,容許自由參與,鼓勵公平競爭,以支持進步,做到適者生存,優勝劣敗,一向是香港人普遍接受的價值和遊戲規則,甚至被認定為香港經濟繁榮的重要因素。可惜,今次的結果卻反映了現實已變成了反競爭,汰強留弱,保障旣得利益,以及只有原地踏步。

在政策制定上,梁振英傀儡政權也實現了顛倒是非、本末倒置的重大「突破」。在無限量擴大,甚至曲解行政會議的保密制的原則下,違反了更多更重要的維持香港政治穩定的價值和共識,使香港人的自由和權利被大幅收窄,更多香港人對香港特區傀儡政權絕望和死心,香港社會走向更撕裂的局面。

自港英的殖民地年代,香港一直也沒有一個真正的民主制度。正正因為沒有民主,自港英以來,便成功地建立了一套管治價值和共識,以維持香港的政治穩定。例如,就是因為沒有民主,在施政上就愈要重視民意,以免激起民憤。但今次梁振英傀儡政權卻完全逆民意而行,視大部分香港人的意見為無物。

港英殖民時代,因為港英政府不是民選產生,所以政策的合理性及承受性,往往是建基於有民意基礎、有業界代表及專業知識的公共機構或諮詢組織的建議之上,但今次的電視發牌事件,香港特區傀儡政權卻完全漠視及推翻了通訊局的建議。

摧毁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的成功之道

在憲政上,雖然香港政府的行政會議在很多政策上有最終的決定權,但是在香港的政治傳統下,它從來是一個平衡各種意見及整合社會利益的場所,以及要為推出政策的理據有合理的交代,而非今日由傀儡特首梁振英高高在上,主宰天下和黑箱作業的獨裁組織。與其說傀儡特首梁振英處理發牌事件的手法是尊重現有制度,倒不如說他改變及扭曲了整個制度,用自己「一男子」的人治因素,來取代健全及行之有效的制度更為貼切。

從以上的分析來看,梁振英傀儡政權在今次的電視發牌風波中,同一時間摧毁了香港一直以來賴以建立經濟繁榮及社會穩定的成功之道。

香港的真正存在,是遠超於它在地質上或物理上的客觀存在,而在於它是一個擁有自己的價值、歷史和身分,因此會使人對它產生感情和意義的地方。可惜,在過去和現在,這個香港的意識,均因應當權者的需要,被多番遏抑和逆造,以鞏固和加強自己的統治。

被打造為沒有歷史的

不少有關香港本土歷史和文化的研究,均印證了這一點。例如,在王宏志的《歷史的沉重》(參考資料1)一書中,便指出在港英的管治之前,香港是被打造為沒有歷史的,一方面以突出英國人在香港發展上的貢獻,另一方面可以強調香港與中國的分離與割裂,以防香港人民族意識的形成和高漲,破壞殖民地管治的穩定。

同樣情况,在Ackbar Abbas 的《Hong Kong: Culture and the Politics of Disappearance》(香港:文化與消失的政治)(參考資料2)一書中指出,港英殖民地政府長期在香港建立一套只重經濟而輕政治的文化,目標就是把香港的社會「非政治化」,使政治這個概念在香港人的腦袋中消失,香港人把一切的精力和創意放在經濟領域(economic sphere)之上,只懂努力賺錢以改善自己的物質生活。當香港人不重視政治,甚至不知政治為何物的時候,當權者在管治上面對的挑戰自然減少。

由於中國擔心的是分裂,和殖民地的年代不同,香港目前所面對的並非以往的局部或單一層面的清洗,而是史無前例的有關香港的全方位清洗,把香港作為歷史、價值和身分的主體性徹底消滅。

不在沉默中爆發 便在沉默中滅亡

中國政府的最大的問題,在於往往只懂用「大一統」的思維來思考,認為任何本土的意識,均會帶來對抗與分裂。所以對香港的歷史、價值、文化和香港人的身分,採取如此反動的態度,但最終往往只帶來更強的不滿與反彈。

面對香港社會當前嚴峻的形勢,很多人均想起已故的中國近代著名作家魯迅,用來警醒全中國人的名句:「不在沉默中爆發,便在沉默中滅亡。」在香港作為主體正被毫無保留地徹底消滅的情况下,香港人似乎已再承受不起保持沉默的代價。

作者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中文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參考資料:
1. 王宏志(2000),《歷史的沉重》。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2. Abbas, Ackbar. (1997) Hong Kong: Culture and the Politics of Disappearance.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