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匪錦濤拉陳匪良宇下馬  曾蔭權隨即自認奴才

胡匪錦濤為鞏固個人政治權力,把中共匪黨上海一把手陳匪良宇拉下馬。兒皇帝曾蔭權隨即表態自認奴才。

突襲倒陳盡顯胡匪錦濤政治手段  (張華) 《蘋果日報》 2006年9月28日 更多...
以老陳之事看新陳,或可以解惑  (李怡) 《蘋果日報》 2006年9月28日 更多...
政治局委員的宿命  (潘小濤) 《明報》 2006年9月28日 更多...
陳匪良宇免職:中共十七大權力鬥爭提前落幕  (潘小濤) 《亞洲時報》 2006年9月28日 更多...

兒皇帝曾奴才蔭權9月29日中午,以「服從領導」(即曾奴才蔭權所謂的「務實領導」)為題,在香港中文大學發表演講時指出,商業決定有清晰標準衡量成敗,但判斷政治決定的標準,永遠是很模糊的,往往取決於「過程」、「透明度」和公眾認知度(當然,曾奴才蔭權係指中南海的決策「過程」與「透明度」,和中南海的認知度)。被問到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指 「良政勵治」比「強政勵治」更重要評論時,曾奴才蔭權沒有正面回應,只表示強政勵治的假設,是政策一定要求理性(即中共獨裁專制的理性)、要有計謀(即曾奴才蔭權所謂的「分析 」)、有獨裁的理據(即曾奴才蔭權所謂的「理據」)、有中國人民(即曾奴才蔭權所謂的“民情”)的支持、有中共的共識(即曾奴才蔭權所謂的「共識」)。

曾奴才蔭權說,社會經常低估務實政治(即曾奴才蔭權意有所指的「奴才政治」)的影響力,經常認為政治領袖應充滿英雄主義(即曾奴才蔭權意有所指的「西方民主政治」)。曾奴才蔭權又說,成功的領導者從來不是天才橫溢的英雄(而是像曾蔭權這種有奶便是娘的奴才),成功的香港政治領袖必須識做(即曾奴才蔭權所謂的「務實」)、理性,隨著中共頭目的喜惡而善於見風使舵(即曾奴才蔭權所謂的「隨著時代步伐變通」),而非死守道德及意識形態的教條(呢句夠坦白,曾奴才蔭權真係抵錫)。他表示,香港要走向奴才政治(即曾奴才蔭權所謂的 「務實政治」),才有出路,有前途,只可惜奴性,往往給人不好的政治風格,因為當中不少人普遍誤解奴才政治(即曾奴才蔭權所謂的「務實政治」)的真諦。

曾奴才蔭權又勉勵年青人要有理想(長線投資),不能太講求實際(短線投資)。他指,青年人應有理想及夢想(成為香港特首的理想及夢想),應該提出個人意見(成為能言善辯的高級奴才)。曾 奴才蔭權亦多謝在演講前向他請願的學生,他指學生的行動,對他來說是好大警惕及反思(捧場及後盾)。

曾奴才蔭權表示,領導工作從來不是特首個人表演,而是由中國最高領導人負責帶領方向、解決問題、物色奴才(即曾奴才蔭權所謂的「人才」)、激勵下屬,最終是以奴性獲得中國最高領導人的信任(即曾奴才蔭權所謂的 「以執行能力贏得尊重」)。

曾奴才蔭權表示,當兒皇帝是份頗為平淡,和應該踏實工作的職位,若以追求民主自由與社會公義(即曾奴才蔭權所謂的“個人英雄成功感”)作目標,把民主自由(即曾奴才蔭權所謂的 「個人虛榮」)放在工作成效之前,最終可能一事無成。 他表示,愛國愛港的領導(即曾奴才蔭權所謂的「務實的領導」)要抵抗西方民主思想(即曾奴才蔭權所謂的「個人英雄主義 」)的誘惑,以刻苦及平淡來進行奴性管治(即曾奴才蔭權所謂的「務實管治」)。“愛國愛港的政治人物,不應以西方民主制度為施政目標。”(即曾奴才蔭權所謂的“務實的政治人物,不應以個人虛榮為目標。”)

奴性與服從性須倶備

曾奴才蔭權認為,商界精英與任何人一樣,只要絕對服從中南海,均可成為出色政治領袖,但前提是認識中國政治運作的邏輯,與民主政治運作截然不同。故此,從政者必定要多上京,多作政治溝通工作,多了解中國領導人的想法,以及不斷表態效忠胡匪(即曾奴才蔭權所謂的 「把自己的觀點向外傳達 」)。

曾奴才蔭權說,有志於政治工作的人,應有信念、有改變社會的理想;且對公義、平等、自由、民主、法治應有所執(當然,曾奴才蔭權指的係具有中國特色的公義、中式平等、中式自由、中式民主、中式法治)。

他強調,當愛國愛港(即曾奴才蔭權所謂的「實事求是」)的領導,關鍵是必須倶備奴性與服從性,所以若有新政策出台,必定要反覆在細節上推敲上意,作好規劃,不斷修正調整,令中南海滿意才能實現。

「務實」(即曾奴才蔭權嘴巴不方便講的“愛國愛港”)的好處,最少有兩方面,一是可以解決問題,二是容易為中南海所接受。

務實(即曾奴才蔭權想替胡匪講的“愛國愛港”),是解決很多棘手問題的不二法門。眼前最好的例子就是政制發展。香港特區傀儡政權的政制發展,包括最終達至普選的目標,必須一要有香港人的意願、二要有香港特區傀儡政權的認可,三必須要獲得中國的首肯與認同,三者缺一不可,而其中,不管基本法「附件」用的是「批准」或「備案」的字樣,中國認同的必要性都是不容置疑的。也就是說,香港特區傀儡政權如果離開了中國的首肯,是不可能行得通,不可能實現的。

對此,一些反對派議員曾經叫嚷,政改只需香港人認可,就不需中國同意。這顯然就是一種「自以為是」的曲解,是一種毫不務實的態度。如果堅持循此種觀點走下去,唯一的結果只會是碰壁或被淘汰。

相反,如果能以務實的觀點、態度看問題,認同「一國兩制」下特區政制發展必須尊重中國、必須得到中國同意,那事情顯然就會好辦得多了;因為一來中國從來不反對普選,只是強調要循序漸進、結合實際,二來能夠與中國保持良好的溝通、合作關係,說起話來也會容易得多,如此務實又有什麼不好、不就是解決實際問題的良方嗎?

看來,曾奴才蔭權以「務實」二字打造個人形象風格和作為施政方針,是政治包裝之舉。香港人從來不談理想,不「務實」的反對派就是和中國對著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