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勿過高

劉雲龍 (世界日報社論,香港瞭望)
2005 年 10 月 12 日

特首曾蔭權12日發表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各界對這份施政報告充滿「好奇」,一反過去幾年對董建華施政報告的冷漠態度。近年每到施政報告公布前夕,輿論總是呼籲特首「與民休息」,不要搞太多花樣,原因是大家給董建華最初兩份假大空的施政報告嚇怕,寧願當局什麼都不做,總比多做多錯的好。

董建華當年上任特首不久,便提出在香港建立十幾個什麼「中心」的鴻圖偉略,繼而推出八萬五政策、大搞數碼港、中藥港等等,結果幾乎全部慘淡收場,部分構思更不了了之。董的假大空,加上大陸式的政治術語,令施政報告「空洞化」,逐年貶值,以致這幾年來港人對報告失去期望。

其中一項不了了之的構思,是「加強區議會職能」。打從六年前政府取消兩個市政局後,董建華便一再保證要加強區議會職能,他在2000年度的施政報告中強調:「我們正在研究如何進一步加強區議會在地方事務上的角色,並考慮增加對區議會的支援。」但這保證很快便煙消雲散。

前年七一大遊行後,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重提加強區議會功能的構想,董在2004年度施政報告中亦保證:「會在適當時候檢討區議會的職能和組成」,但直至今年中董建華下台為止,當局都沒有具體「檢討」過區議會的職能和組成。

最近曾蔭權政府為了「掩護」政改方案過關,又拿「加強區議會職能」做幌子。政務司長許仕仁日前與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會面時透露,政府明年會發表區議會檢討報告,下放更多權力予區議會,但他堅拒取消區議會委任議席。

這是政府高官首次表明不會取消委任議席。一個並非完全民選的區議會,即使取得更大權力又如何?讓親政府或親北京的委任議員掌握更大權力,到底是進步還是退步?曾蔭權連區議會如此低層次的議會都不願放手,其他「改革」更可想而知。他的施政報告雖引人好奇,但不宜抱太大期望,以免期望越大,失望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