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避敏感問題的香港施政報告


林保華

2005 年 10 月 14 日

香港特首曾蔭權做上任以來第一個施政報告﹐非常具有他的個人特色﹐那就是重視分寸的拿捏﹐還有“圓滑”的個人特色。首先﹐他知道前任特首董建華非常不得人心﹐所以他特別做出區隔﹕

一﹐為了體現他與前任董建華的不同﹐連做報告的時間都從歷來的下午改到上午﹐報告的時間也比董建華短許多。他甚至聲稱自己的報告不浮誇以博取好感。當年董建華要打造香港成為這個港那個中心的﹐甚至要“超曼哈頓”﹐吹牛不怕臉紅﹐結果牛皮破了﹐他也下台了。

二﹐曾蔭權最關心的是他的班子。等於否定了董建華的問責班子﹐回到當年港英的建制﹐也就是公務員體制﹐行政會議也回到行政局的模樣。曾蔭權這樣做﹐想來是回到當年熟悉的運作體制﹐才可以有效率的施政﹐正如他所說的“強政勵治”﹐為兩年後的特首選舉準備條件。

三﹐與中國的關係上﹐曾蔭權不如董建華那樣亂拍共產黨馬屁﹐但是他也重視與中國的關係﹐重視中國經濟對香港的影響﹐當然他們都認為是積極的影響。

除了與董建華區隔﹐曾蔭權還有意迴避敏感和有爭議的問題﹕

第一﹐他的施政報告比較原則﹐因此也就少了爭議。尤其是基建工程容易被責為“官商勾結”。不談具體問題講起來還是振振有詞的“小政府﹐大社會”﹐符合自由經濟原則。

第二﹐對最敏感的政改問題﹐曾蔭權也採取迴避態度。特別是在北京否決了○七與○八年的特首和立法會普選後﹐人們關心特區政府有沒有一個普選的時間表﹐而○七與○八又會做何種改革﹖

雖然這兩個問題曾蔭權都迴避﹐因而也贏得“務實”的稱讚﹐但是迴避的問題遲早還是要面對。只是談普選是最終目標﹐還是鴕鳥的態度。也許﹐將來由政務司來面對這些問題﹐而他則可以“超脫”。這點的確比“大權獨攬”的董建華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