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獨裁的曾蔭權


王 岸 然

2005 年 10 月 14 日

無論是希望爭取民主的人,或是想政府改善民生的人,對兒皇帝曾蔭權的施政報告,無法不驚訝地感到失望,股市應聲而跌,固然是順勢,但亦反映出香港人對兒皇帝曾特首的「無為」,感到意外。若細想報告所帶來的進一步訊息,大家不單是意外,應該會憂心,因為這報告顯示了兒皇帝曾蔭權要行獨裁統治的野心。

說曾「無為」,只是他對改革社會的一方面而言,但對他個人而言,他是極有為而且極有野心,他的野心是不單要當未來兩年的特首,而是十二年、兩任多的特首,一個有著絕對控制權力的特首。能否「福為民開」,完全未有任何建樹的動作,但「強政勵治」,針對性就極為明顯,亦極為危險。

這樣的改革,是否得到北京政權的默許?筆者估計,北京政權只要求他保持香港社會的和諧,不要清算董建華留下來的班子,餘下的空間,他還是有的。而北京政權亦還是在考驗他的施政手段,所以對他架空三司十一局的手法,不會反對,大約是觀察一下,看看成效如何再說,對兒皇帝曾蔭權而言,這已是足夠的支持了。

首先失去權力的應是劉兆佳,新報告失去過去數份報告的影子,變得簡短而踏實,雖然其內容空洞也是一致的。劉兆佳不用寫報告,他也沒有什麼顧問的功能了,尷尬的是他想早點離去回到大學教書也不能,他是必須服從於政治需要的,不知作為學者,他有何感想?或是「敢想」?將自己的「敢想」結合社會學中的批判理論,寫於回憶錄中,如果佳叔敢的話。

架空各大小局長

局長等同內閣成員,不叫你之時不用開會,有無搞錯?這等於說,執政沒有團隊,而局長與局長之間不用協調,一切只須聽令於曾特首便可以。一些可能與曾蔭權競爭下任特首的局長例如李國章或是唐英年,應明白不急急求去的結果,只會在「獻世」,只能充當功勞是曾特首、而有過失要自己承擔的局面。


李國章

特別是唐英年,曾用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講「全方位發展經濟」,由人民幣業務到CEPA,到邊境禁區的發展都談及了,連可能為不公平競爭立法都論及,四個月後的財政預算案,能有新意嗎?財政司司長這個寶座,只是淪落為一個負責加加減減的大會計員而已,還可能有所表現嗎?


唐英年

未來兩年,各大小局長只能說是虛位,權力則上有曾蔭權,下有公務員系統的秘書長負責實幹,位置是架空的,能否在兩年後留下來還得看曾的心意,這樣的日子,是苦還是樂?

平情而論,無論在公在私,為自己還是為香港的有效管治,曾蔭權是不得不在未來兩年走行政獨裁之路的,只是在打退建制內的競爭對手之後,他獨裁上癮,又豈是港人之福,民主之福?

若然民主派以為他是比較可以接受的「自己友」而暗助他一把,則是愚不可及了,這點暫且不論。亦不見得曾蔭權是要回復彭定康的管治方法,要徹底廢除高官問責制。他還是可以從社會上甚而是民主派中邀請人才加入政府,只是前提是與他合拍,肯接受他的獨裁領導,是他的自己友而已。

向資本家發警號

他還有非常厲害的一著,針對的是可能到北京說他壞話的資本家,他說可能為不公平競爭立法,就是一個警號。他完全可以利用民意立法,「修理」對他說三道四的商人。董建華的苦況,他是太清楚了,他不會讓自己處於同一困境。

筆者的觀察,兒皇帝曾蔭權有著獨裁者的性格,大獨裁者當然不再見容於時代,但開明的小獨裁者,完全有可能得到奴性還是很重的港人歡迎的。